忆军旅生涯,寻青春足迹 ——攸县战友重返南疆,祭奠英烈

攸县新闻网wap端 · 其他
2025-05-07

时光荏苒,岁月如梭,转眼间,离开军营已经四十余年,曾经的青涩少年,如今已两鬓染霜。

有战友提议:重回广西,探访曾经战斗和生活的连队、哨所。提议一出,得到了多数战友响应,大家聚在一起商议着前往军营探访的时间及行程,最终确定在清明前夕的3月25日出发。

25日一早,参加此次活动的二十二位战友,八位军嫂搭行了一辆租赁来的大客车一路向西,直奔广西首府南宁。

南宁这座美丽的南国都城,是大多数战友曾首次踏入的都市,这里景色迷人,四季如春。我们走进军营,离开军营以及期间的回乡探亲都要在这里停留、转车,这里有着我们美好的回忆。

在一路欢歌笑语中,在满怀期待中,傍晚时分,我们平安到达南宁市。

早在酒店等待我们的同乡战友以及从海南赶来的张中文战友,与大家分别见面后,大家落座入席。

一道道美食、一瓶瓶茅台美酒,战友们推杯换盏,酣畅淋漓,酒杯交错中,战友笑颜如故,那些年的风雨同舟,如今化作最珍贵的记忆。晚上,战友又带大家参观了南宁之夜,这是由广西旅发集团参照西安、大唐不夜城重金打造的一张名片。

刚到门口,我们就被那熙熙攘攘的人群和五彩斑斓的灯光所吸引,街道两旁的建筑古色古香,飞檐斗拱,仿佛穿越千年,回到了唐朝,但与唐朝不同的是这里到处都闪烁着现代的灯光和科技元素,这种古今交融的感觉奇妙无穷。战友们也兴高采烈地拍照、合影,围着篝火跳起了欢快的舞蹈。

按照行程,我们将在南宁停留一上午,陈怡闻战友特意安排我们参观青秀山旅游风景区。

青秀山旅游风景区,位于南宁市中心,坐落在蜿蜒流淌的邕江河畔,面积13.54平方公里,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。

在战友的陪同下,我们首先来到了樱花园,放眼望去,青秀山的樱花如同粉色的云霞,轻轻洒落在翠绿的山林间,漫步在樱花道上,每一朵樱花都仿佛在诉说着春天的故事,唯美梦幻。

如果说春天是一场盛大的狂欢,那青秀山的三角梅,就是这场狂欢里最耀眼的主角,这里的三角梅如同彩色的瀑布从高处倾泻而下,站在花丛中,仿佛置身于童话世界。

随行的八位军嫂更是在花海里流连忘返,打卡拍照,人随花动,花随人舞,人面樱花分外红。

午餐后,我们谢绝了战友的盛情挽留。驱车前往边境小城宁明县,开启了此次南疆之行的第一站。

宁明县地处桂西边陲,是广西陆地边境线最长的县,与越南接壤的边境线长212公里,随行的战友有一半以上就曾坚守在这漫长的边境线上。

下午四时,车辆缓缓进入宁明县城,大家探头张望,却怎么也找不回当年的模样,四十年的沧海桑田,宁明这座边境古城焕发出了新的光彩,在导航的引导下,我们到达了提前预订好的酒店。

趁着天色尚早,大家提出去原来的老边防三师师部及师医院的旧址看看,由于广西边防三师及所属各团在1992年部队精简整编时成建制撤销了,这个全军最大的甲级师竟在当地很少人知晓,经多方打听,酒店的一位大厨担任了我们的向导。

进入大院,映入眼帘的是那师机关大楼,如今成了学校的教学楼。院子是年轻的学子在跑步健身,那矫健的身影,勾起了我们青春的记忆,同样的年龄,我们在训练场,在战场上奔跑着。

走着走着,眼前一栋破旧的小平房引起了大家的注意,这不就是当年师后勤的食堂吗,攸县籍战友赵红福曾在这担任炊事班长,那时大家到师部出差,学习都会跑到这里吃上一顿,赵红福都是热情接待,遗憾的是赵红福战友早几年因病倒在了工作岗位上,战友们深切怀念他。

在师部大院,还有几栋师首长居住过的小楼,让我们印象深刻,如今,小楼依旧,物是人非。

从师部大院出来,我们来到师医院,师修理所,师司训队,汽车连旧地,可大都夷为平地,难见当年的踪迹。

27号一早,我们从宁明县城出发,沿着边境线进发,第一个到达的连队是战友张中文的连队,回到四十二年前的老连队,望着熟悉的营房、操场,难抑心中的激动,四十二年啦,这个魂牵梦紊的地方我回来啦。他站在二楼阳台对着空旷的营房呼喊:青山依旧、营房依旧、我心依旧。是的,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小伙,凭着自身的努力,从这里走进了军校,实现了人身的华丽转身,如今,儿子也从国防大学毕业后,是空军某部的年轻军官,实现了两代人的军旅梦。

离开张中文战友连队,我们来到了余永阳、陈朵殿战友的连队,这是两栋紧挨着的营房,是当年的团直连队,余永阳、陈朵殿两战友退伍后,先后多次来探访过,心情也平静了许多,但依旧激动的告诉我们,他们曾在这里发生的许多有趣的故事,脸上写满眷恋。

沿着边境线前行,我们先后到达了单冬文、陈元清、张泽飞战友的连队。单冬文、陈元清战友的连队是难得保留下的连队,营区依旧住着部队,当我们来到营门口,荷枪的卫兵、紧闭的大门,让我们有些为难,军事禁地,怎能擅闯,当卫兵知道我们是当年的老兵时,迅速请示了上级首长,首长本人到营门口迎接我们,带我们参观了整个营区。单冬文、陈元清一人是放映员,一人是电台兵,两人先后在这里生活了五年。望着曾经居住过的房间,单冬文、陈元清告诉他们随行的妻子,这可是我住了几年的房间啊!

张泽飞连队是部队撤销后,保存得较为完整的营区,营区内的水泥草坪,显得宽敞、整洁。张泽飞告诉我,营房左侧是连队的哨站,战备期间他们大多时间住在哨站。艰苦的环境练就了张泽飞沉着稳重的性格。

接下来,我们来到了爱店口岸,这里是彭曼德战友的连队,连队建在口岸左侧的半山腰上,由于年久失修,营房的后墙已被山体冲垮,在连队旁50多米的地方,是连队的战备坑道,当年边境紧张时期,彭曼德他们有半年时间住的是坑道,山后面的哨所也是他们坚守的驻点。

参观完连队,我们进入爱店边境口岸。负责口岸管理的公安干警,得知我们是当年的参战老兵,开通了特别通道,让我们进入口岸,并让我们在零公里处的界碑前打卡留影。无独有偶,一群越南的军人也来到界碑打卡,而对昔日的敌人,大家相泯一笑。

如今硝烟散去,和平鸽在天空飞翔,愿世间无战事,人间安详。

中午时分,我们来到了边陲小村板烂,这里是八四年炮击作战的最前沿,在这次炮击战中,我也曾在这里的坑道中坚守了一个多月,白天帮助村民抢插早稻,晚上担任着野战医院的潜伏哨,有时还要参加搜索、抓捕越南特工,一个多月没洗过澡,阴暗潮湿的坑道,让全身多处溃烂难忍。

在这艰苦的板烂边境线上,吴刚、吴飞进两位战友曾在此驻守,在村一小店简单的午餐后,我们来到了吴飞进战友的连队,庄严的营门、崭新的营房、整洁的营区、完善的设施,这是如今的军营。当连首长听说当年的老兵来访,放弃午休,陪同我们参观,虽营区不再是昨日的模样,但营区的每个角落都给吴飞进留下深刻的记忆,曾经住过的床铺位置,山后防炮洞的位置及连队的多个哨所位置记忆都犹新,吴飞进是连队卫生员,每个月有一半以上的时间吃住在哨站,有一次担任护送俘虏的任务,吉普车行至半路,翻下山崖,好在被半山腰的大树挡住,捡回了一条性命。

吴刚在广州军医大毕业后,又回到了广西边防,虽工作过多个单位,最难忘的依然是当初的连队,上午车过连队时,吴刚竟没认出自己的连队,当下午穿过板烂街,走到那座小桥时,记忆复苏,只见他一路狂奔到连队,大喊着:这就是我的连队,欣喜之情溢于言表,正是在这个连队,担任卫生员的吴刚在随连队一次抓捕越南特工时,缴获敌人的一台步话机,在拿起步话机时突然发现上面系着一颗手雷,好在手雷没响,现谈起依旧惊魂未定,吴刚也因此荣立三等功。

走完宁明县百里的边境线,我们驱车来到了位于凭祥市夏石镇的法卡山营雄营营区,吴刚曾在这里担任过卫生所长,我曾在这担任机炮连司务长,在一九八一年的法卡山战争中,该营以一百五十四名官兵的生命,换取了法卡山作战的重大胜利,被中央军委授予“法卡山英雄营”的荣誉称号,如今,英雄的部队已被整编,营区已交武装部管辖,成为了民兵训练基地,在检阅台上,战友们留下了珍贵的合影。

离开夏石,我们夜宿龙州县城,龙州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左江革命根据地之一,1930年曾爆发了著名的龙州起义,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。龙州与越南接壤的边境线长184公里。1985年12月的中越科甲作战就发生在龙州科甲地区,随行的王桂平、刘芳剑战友曾驻守在这里。

离县城不远的宝塔山下,就是王桂平战友的连队,时过境迁,王桂平怎么也找不到回连队的路,经多方打听,终于找到了回连队的路线,当汽车拐进连队那条小路时,王桂平激动地喊道:对了,就是这里,看,那就是宝塔。遗憾的是营区部队有重要活动,谢绝了我们的探访,王桂平这位在科甲作战中英勇负伤,荣立二等战功的英雄,此刻脸上满是失望沮丧,千里迢迢,到了营门口,竟不能看一眼那朝思暮想的连队,望一望曾摸爬滚打的训练场。

失望之余,我们继续沿边境线前行,在距县城50多公里的水口关边,我们来到了刘芳剑战友的连队,连队驻守在一条峡谷之中,刘芳剑告诉大家,路边还有两个连队的营房,现都被拆除了,无迹可寻,而幸运的是刘芳剑连队的营区保存完好,营房、炮库尽在。如今的水口关已是国家一类口岸,当年却是刘芳剑战备巡逻的重点防区。

从水口关沿高速公路途径夏石进入上石镇,在路过夏石镇新鸣村,车窗外那熟悉的情景,勾起了我对往日的回忆,新鸣村是我连队旁的一个小村落,村里的两个小卖部是我们常光顾的地方。横穿过村里的小道后便是我们连队野外训练场,哪里的每一个山包,每一个洼地都留有我年轻的足迹,我连战友从这里走向战场,在1985年12月的科甲战斗中,有6位战友为国献身,连队被原广州军区授予“阻击英雄连”。

不知不觉中汽车行进到了上石镇板旺村,这里是邱建南战友的连队,昔日的老营房后墙有的垮塌,可连部墙上印着的连训,连魂依旧是那样鲜红“宁愿前进一步死,绝不后退半步生”,这是当年边防军人的写照。

这里也是著名的法卡山战斗的主战场,在这场战斗中法卡山营的战士以血肉之躯,一举夺回了被越军侵占的五个高地,誓死捍卫了我神圣领土不容侵犯。

凭祥市素有“中国南大门”之称,境内的友谊关口岸是通往越南及东南亚最大、最便捷的陆路通道。其边境线长97公里。境内的友谊关关楼是中国五大名关,中法战争中,冯子才在此取得镇南关大捷;孙中山曾在这发动了镇南关起义,1957年,关楼重建,改为友谊关,陈毅元帅题写了“友谊关”关名。中越战争时期,联合国在这里交换双方的俘虏。

下午我们慕名参观了友谊关关楼,在关楼前大家打卡合影。而后前往浦寨边贸点,在边贸点大家购买了来自越南的药品、水果、铁木菜板,也满足了一下女同胞们的购物欲望。

晚上住凭祥市区,早上起来,昨天还是阳光灿烂的边城,却下起了瓢泼大雨。今天我们将前往匠止烈士陵园祭奠牺牲的英烈,这雨水也许是苍天的眼泪,连日来前来祭奠的老兵络绎不绝,三个陵园到处都有老兵们的身影。

早上七点多钟,我们赶到匠止陵园时,仅有守陵人一人在,他热情地接待了我们,在将家中带去的花圈、纸钱、香烛等祭品准备好后,雨却悄悄地停了,我们在陵园雕像前进行了简朴的祭奠仪式后,便直奔六区,祭奠在科甲作战中牺牲的我连六位战友,战友们也分别在墓前点上了香烛、纸钱,倒上了家中带来的米酒,向每位烈士鞠躬致敬。当我抚摸着牺牲战友的墓碑时,就像触摸到了他们的身体,回想当初在连队时我同桌吃饭,同房睡觉,训练场上一起摸爬滚打的情景,不由得心头一紧,眼泪夺眶而出。四十年啦,你们在这沉睡了四十年,四十年祖国的变迁、社会的发展、你们无从知晓,你们为了这美好的今天献出了你们年轻的生命。安息吧,战友,我也年过花甲,能来看一次是一次,只要能走动,我会还来看你们的,再见吧!战友!

怀着悲痛的心情,我们结束了此次南疆之行,踏上了回家的路途。途径桂林,随儿子居住桂林市的单冬文战友夫妇盛情挽留,当晚夫妻二人和儿子设盛宴款待此行的全体战友和家属,大家其乐融融,互致此次南疆之行的感受。

晚饭后,大家游览了桂林二江四湖,欣赏了漓江、桃花江的美丽夜景,感受到了山、水、塔、桥交相辉映的梦幻景象。

此次南疆之行,从25号出发到30号平安返回,时间虽短,却留在战友和军嫂们心中的记忆深刻。

南宁战友陈怡闻、符飞龙、刘怀德、单志敏、易国华、桂林战友单冬文,高规格、全方位的接待、陪同令人感动。

魂牵梦紊的边境连队,四十多年啦,我们回来了,那里的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瓦都是如此亲切,那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透着我们青春的汗水,那是我们成长的摇篮,人生的起点,望着她,我们心潮澎湃,思绪万千。

匠止烈士陵园里,墓碑上那熟悉的英烈名字,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,此刻化作了冰冷的墓碑,抚摸墓碑,我心悲恸。

同时,我们也有遗憾,现有驻军的连队因严禁拍摄,我们没能留下一张留影,有的因特殊原因千里迢迢赶来,只能在营门口徘徊张望,不能相见。还因时间匆忙,我们曾经生活战斗的哨所、巡逻的边境线未能踏入。

回到家中又半月有余,那份感动、激动、遗憾、悲恸依在心中奔腾,久久不能平静。

一场战友,一生兄弟,愿时光不老,战友不散!

责编:付静

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